港台青年交流, 影片分享(續)
(感謝新唐人電視提供)
2015-7-21
《雨傘與太陽花的交會 從香港看台灣》
1. 楊月清發言( 哲學非星期五沙龍)
(前任) : 香港民主黨香港東區支部副主席
(現任) : 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理事長
台灣維吾爾之友會常務理事
推薦給青平台,促成三位香港著名學運領袖;雨傘運動發起人來台交流的保華嫂楊月清, 講述自己如何和三位結緣並興起期盼港台青年能增進了解,增强合作的心路歷程,受到現場熱烈的掌聲!
香港民主派前輩、前民主黨支部副主席楊月清,喜遇三位後輩精英,
讚佩有加!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2015-07-22
2. 反黑箱課綱百人圍教部 白布條寫不滿
http://www.ntdtv.com.tw/b5/20150722/video/152946.html
2015-07-22
3. 當雨傘遇見太陽花 港台學運世代激盪火花
http://www.ntdtv.com.tw/b5/20150722/video/152947.html
4. 曾參與香港反國教、雨傘等運動的三名香港學生領袖抵台
RFA 2015-07-21
曾參與香港反國教、雨傘等運動的三名香港學生領袖抵台,參與臺灣太陽花、反課綱等運動的學生座談。香港學生提醒,要認清運動過程中的對手是誰,在香港其實不是香港
政府,在臺灣也不是臺灣政府,港臺社運面對的對手都是北京。香港學生也提到,在香港搞運動的最大阻力,在於普遍香港人認知有錢賺、吃飽就好,上街爭什麼民主?
全臺灣學生串聯的反黑箱課綱運動遍地烽火進行之際,一個社運交流思辯的平臺--「哲學『非』星期五@臺北」,週二晚間舉辦「雨傘與太陽花的交會—從香港看臺灣」座
談,邀請香港反國教、反洗腦及雨傘運動的張秀賢、羅冠聰、鐘禮謙等三位重要青年領袖,與臺灣參與太陽花及反黑箱課綱運動的學生,交換彼此在街頭作戰的心得和策略。
前學民思潮發言人、香港中文大學大三生張秀賢提到,「學民思潮」只是高中生組織,本來沒有知名度,多虧梁振英把國民教育列為施政重點,使議題被炒熱,吸引更多學生
加入。不過香港很崇尚中產階級,中產會保護學生,但也會說:「學生快去讀書,正事交給大人來做」。
張秀賢說:「所以當時香港人也有這麼強烈的概念,雖然到現在好像好一點,但這個概念還是存在啊,譬如每到考試公佈成績的時候,記者就會找他們說、問(學民思潮、參
與學運的)學生成績如何啊,所以反課綱的(臺灣)同學要注意啦!」參與座談的臺灣學生響起笑聲。
張秀賢提到,梁振英上臺後,當時的教育局長屬親北京人士,學民思潮每天追著他,堅持要求與教育局長公開見面,因為如果接受閉門秘密見面,全體公信力就會沒了,學生
團體立意單純,不是要去妥協,與政黨也刻意保持距離。
張秀賢還說,因為香港主流媒體大都是親北京媒體,不會去報導學運訴求,只把焦點放在學生運動怎麼暴力、激進,所以他們就用臉書宣傳去反擊,當時宣傳戰,一個星期在
全香港擺一百多個地方,學民思潮有兩百多個高中生,僅少數教授成員,他一個人負責管理所有加入的團體和成員,就是害怕被滲透。
張秀賢接著說:「因為我們的對手其實不是只是香港政府,香港政府實力其實不是太強,真正的對手是在北京嘛!譬如說臺灣你真正的對手,也不是臺灣政府,你真正的對手
其實是在對岸。」他強調,學生在香港教育制度發展裏沒有角色,關於課綱、國教,只問老師、家長,如果家長不ok,也沒辦法推動,家長最有影響力。
張秀賢指出:「反國教令我影響最多的是,你要認清你的對手,要知道整個制度裏面,誰才是大哥,如果你牢牢地掌握這個大哥的話,你可能得到成功的機會比較多,特別是
在整個教育制度裏面,我們學生其實沒有話語權的。」
張秀賢提到,反國教啟發他的是,關於課程問題,尤其是歷史課、國教等具政治敏感的科目,最終是要爭取民主的制度,除了學生、還需要不同的人參與,才可望解決問題。
學民思潮秘書處主席鐘禮謙則坦言,反國教運動雖創造出香港史上中學生的大團結,但反國教之後,學民思潮遭遇低潮,因為剛開始只是因為單一議題集結,沒有想過幫助基
層、公益、要求民主選舉等議題,當時曾討論要結束或保留,有些人退出,大部份人繼續向前走。學民思潮開始意識到,反國教不是單純的教育問題,背後關聯到政治問
題,因為香港政府不是透過普選選出的政府,不需要向七百多萬香港人負責,所以歸結最後就是沒有民主的選舉。
鐘禮謙補充說:「香港人對中學生的看法就是很單純、政治的事情非常地髒,中學生不應該去干擾它或接觸它,所以我們有不少的同學的家庭都會給一些壓力給他們,甚至有
些學生的家人是親北京的人,他們認為什麼民 主不重要的只要我可以吃、可以睡、可以住,就可以了。」
鐘禮謙表示,香港人根深蒂固的這種觀念,源自于港英政府領政時,不希望香港人或華人干擾英國人統治香港,因此給予香港人很多福利政策,這不只造成學生運動、乃至香
港社會運動面對的最大困難。
這場座談,在狹小的咖啡館地下室擠滿上百人,其中包括中學生、大學生、中學老師、學生、社會人士、台獨人士、在台港生,也有遠從中南部來的學生,及太陽花運動的學
運領袖。
(特約記者夏小華 / 責編:胡漢強)
多謝參觀, 天佑港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