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2, 2011

2011.6.22林保華:吳敦義的「悲天憫馬」;唱紅2則;蘇謝游吳各司其職;弱化台灣軍力未戰先降;馬樂見扁替媒體寫專欄?歐元區會解體嗎


2011 6 22《綠色參考》
(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評論。)
網站:http://green-not-black.blogspot.com

林保華:吳敦義的「悲天憫馬」;唱紅2則;蘇謝游吳各司其職;弱化台灣軍力未戰先降;馬樂見扁替媒體寫專欄?歐元區會解體嗎

【林保華專欄】吳敦義的「悲天憫馬」
馬吳配開鑼,依照馬英九總統候選人的說法,他選擇吳敦義,主要兩個原因:一是有「豁得出去的勇氣」,一是「悲天憫人」。這兩個加起來,就是「悲天憫馬」;也就是說,吳敦義可以為馬英九「豁出去」,從而擠走病體奄奄的蕭萬長。

不論從人身安全,還是職務分工出發,總統與行政院長一般不應在同一個公眾場合出現,尤其台灣是雙首長制。但在選舉時刻,作為正副選舉拍檔,又是另一回事。然而,即使在六月十九日馬英九宣布馬吳配以前,「馬吳」已經經常出雙入對,包括金曲獎的頒獎典禮。這一方面說明,馬英九利用行政資源的競選活動早已起跑;另一方面,也說明馬英九對自己缺乏信心,吳敦義可以在公眾場合為馬英九擋「子彈」。

當然,吳敦義的功能不止是擋子彈,還在於可以出擊,尤其是口無遮攔,可以把白說成黑,把賊說成兵;以及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前朝而深得馬心。如果因而成為媒體聚焦的話題更可讓馬英九喘一口氣;這就是吳敦義「豁出去」的本事。正是這個原因,使馬吳形成互補關係,這是蕭萬長所無法取代的。當然,也由於吳敦義的這種勇氣,常常惹起爭議,例如聲稱發明「無薪假期」的人可以獲得諾貝爾獎,顯示出他對失業與半失業人士缺乏同情心,這讓人們對馬英九「悲天憫人」的說法大感意外,而且成為「獨具慧眼」的笑談。但如果說是「獨具馬眼」,這個「悲天憫馬」更有跡可循了。

由於這個互補關係,在競選中,馬英九可以扮演「溫良恭儉讓」的角色來騙取選票,而吳敦義的「烈惡倨耗搶」的角色,就可以凸顯馬英九的可愛。然而熟讀中國歷史的吳敦義會這樣笨嗎?在爭取充當副手成功以後,吳敦義第二階段的任務,就是如何為自己積累政治資本,爭取在二○一六年出線。因此,即使在競選期間他可以繼續「豁出去」,但是如果馬吳當選了,就絕對不會再有「悲天憫馬」這場戲。因為吳敦義的上台,牽動國民黨整個接班安排,群雄並起的宮闈內鬥必然精彩絕倫,馬英九立刻會成為「跛腳馬」,一切競選承諾將再次跳票。

這點,馬英九、金溥聰不會不懂。然而在目前選情嚴峻的情況下,只能先做這樣短線的安排,選上再說,以後再慢慢處理其負面影響。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對馬吳配的第一個反應是,他們為何這樣急?是對自己缺乏信心?這的確說中要害。但在多種信心都缺乏的情況中,首先要解決的是涉及藍營團結的馬英九與宋楚瑜關係。這也是阿扁的壹週刊專欄被禁止發表的原因。阿扁以前的文章也有「政治效應」沒有被禁止,這次因直搗「馬宋情結」犯大忌,才會產生令馬英九畏懼的「政治效應」。

「馬宋會」不可迴避。然而馬英九無論在智能、口才各方面都不如宋楚瑜,唯一可以取勝的是他的小白臉,然而這對宋楚瑜及其人馬毫無吸引力,何況小白臉也逐漸變成老白臉。因此馬吳急急成配,吳敦義就可以代馬出征,以口舌之功去與宋楚瑜一較高下,宋楚瑜如果拒絕,就要背上破壞團結的責任。我們就看這場戲怎麼上演吧。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自由時報

探針:唱紅歌的深層原因
20110622 香港蘋果日報
(13)瀏覽人次:5,100回應:0
FacebookTwitter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我以為這一代中共領導人在文革中成長,見證過這場浩劫,經歷過荒廢學業、上山下鄉等苦難,理應對文革很反感。但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大力鼓吹唱紅歌,歌頌這段很多中國人不堪回首的歲月,而中央不僅未有阻止,胡錦濤近年還重提毛澤東時代的政治語言。為甚麼會這樣呢?
薄熙來在重慶以公帑推動唱紅歌、講紅故事、演紅劇,並組織紅歌團進軍北京。還好,沒有政治局委員出席「紅唱會」,相信這些要員也不想為薄背書,令他積攢更多爭奪下屆政治局常委的本錢。胡錦濤則多次重提毛澤東的艱苦奮鬥、兩個務必等口號,又要求弘揚井岡山精神,並在公開講話中用上毛澤東時代的八股式字句,讓人有時光倒流之感。中共中央組織部拿出一億元,安排四萬名司局級幹部到井岡山學習,重走長征路等,以培養他們的黨性。總之,毛時代部份政治語言、價值觀、宣傳方式,大舉回朝。
過去,外界以為只是中共領導人緬懷青蔥歲月,並藉着強調與毛澤東的聯繫,增加現政權的合法性。但現在看來,這些紅色活動跟中共當局近年無法控制社會有莫大關係。
中共跟社會的疏離感不斷擴大,更甚者,每年投入六千二百多億元去維穩,建立了包括傳媒輿論、互聯網、公檢法、各級黨組織、社會團體在內的全方位控制網絡,但社會不僅越來越不穩定,老百姓對中共的不滿與日俱增。近期內蒙、湖北、廣東連串「群體性事件」,以及江西、湖南、山東、河南、天津等地的爆炸案,就是明證。
可以說,中共已窮盡各種方法去控制社會:不分青紅皂白、強力鎮壓任何「群體性事件」,拘禁所有異見、離心、批評者;懷柔利誘,逼企業提高工資、落實九年免費教育、免除農業稅等。奈何,不僅未湊效,反而陷入越維越不穩的尷尬境地。
在此情況下,出路其實是推進政治改革,與國民分享權力,令制度趨向合理,使官員不能肆意弄權、濫權、隨意侵犯民權及剝削老百姓。中共不但拒走這條活路,反而走回頭路。他們誤以為,毛澤東時代唱紅歌、播紅片、講紅話等洗腦方式,就可向老百姓灌輸意識形態,即使不能像當年那樣完全控制社會,至少老百姓也會對中共感恩戴德。但人民被愚弄了一回,還會再上當受騙嗎?那些紅歌、毛話能感動多少人,中共當局應心知肚明,只不過死馬只能當成活馬來醫,既然已一籌莫展了,藥石亂投也在所不惜了!

張華
逢周三、五刊出

我們的時代-紅歌運動 正唱遍全中國
2011-06-22 中國時報 【張鐵志】
     紅太陽再度在廣大的中國土地照耀著。

     從二○○八年六月開始,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開始推動群眾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合稱為「唱讀講傳」),要讓紅歌以「六進」的方式進入重慶各個角落。唱紅的主題是「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人民軍隊好、人民群眾好、偉大祖國好」。

     據估計,在重慶每天有近百場紅歌會,累計至今超過十八萬場,參與市民超過一億人次。三月,重慶衛視全新改版,停播商業廣告,號稱要打造公益電視頻道,但實際上是個「紅色頻道」。重慶市長黃奇帆說,「紅歌」和「紅色文化」跟莎士比亞作品一樣,都是人類文化優秀傳承。

     所謂紅歌,就是「紅色歌曲」或「革命歌曲」,如《東方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文革時,紅色歌曲是唯一合法歌曲,情歌被視為黃色歌曲。最厲害的革命歌曲是把毛語錄成歌,如《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等歌名。現在推廣的紅歌運動也納入不少新歌,如重慶官方所認可的四十五首紅歌還包括奧運歌曲《北京歡迎你》、周杰倫的《千山萬水》等流行歌曲。

     從重慶開始點燃的這把火,已延燒到全中國。許多地方電視台開始舉辦紅歌比賽,在學校、在監獄、在社區都開始傳唱、舉行紅歌會。尤其,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更讓唱紅歌取得絕對正當性。央視正在製播一檔《紅歌九○年》的節目在黃金時段播出,六月在北京也有重慶人民來唱紅歌。重慶的唱紅歌其實是薄熙來主政下所謂「重慶模式」一環;唱紅的另一面是「打黑」,亦即打擊黑社會、強調社會治安。但事實上,重慶打黑是罔顧程序正義,如之前引起全國關注的李庄案。「唱紅打黑」一方面強調集體秩序,另方面強調愛國主義的意識形態,合起來正是一種明顯的威權民粹主義。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早已進入意識形態真空的時代:在洪流般的貪婪物質主義之中,人們失去各種信仰,缺乏基本道德底線;社會扭帶斷裂、社會互信低落、社會貧富差距極劇,官員嚴重腐敗,所以人民有強烈仇富和仇官心態,再加上地方政權治理無能,在社會矛盾嚴重的地方,各種暴力事件不斷,如最近在廣東潮州和增城爆發的嚴重群體性暴動。中國底層確實是危機四伏。

     因此統治者除提供經濟表現外,也急切地要重建道德統一的力量,來維持社會秩序。清華大學教授崔之元說,重慶的唱紅,體現了中國社會轉型時期,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執政黨對塑造社會價值體系的一種尋找。作為一個新左派知識分子,支持唱紅的崔之元,說得確實是實話。

     於是,不但一般人唱紅歌,據說紅歌還被用來治療精神病人,或在監獄中教化犯人。《人民日報》更強調了「唱紅」因為提昇了群眾的積極性而具有經濟效果: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就在「唱紅」一年後的二○○九年,重慶市財政收入首次突破一千億元大關;次年,重慶GDP增長也高達一七.一%,增速排在西部第一位。

     重慶模式的唱紅與群眾動員的確體現左的色彩。薄熙來效法老毛的其他作法還包括要幹部「三進三同」:進貧困區縣,進農村,進農戶,以及同吃,同住,同勞動,加上要「大下訪」、和貧困戶「結窮親」,重提為人民服務等等。這都是不同版本的威權民粹主義。

     整體而言,「打黑」的重秩序,「唱紅」的意識形態教化與道德規訓,全面推動經濟發展,加上部分社會平等的政策,構成重慶模式。這會是中國下一步發展模式嗎?

     但別忘了他們的老祖宗馬克思曾批判過宗教是人民的鴉片,讓人民忘記真實中生活的壓迫。薄熙來想把紅歌當人民鴉片,解決道德與社會危機;但人民畢竟被這個鴉片吃過太多苦頭的,這一次應會更清醒。(作者為專欄作家)

紐約論壇:青春期中國無固定模式
記者曹健紐約報導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