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7, 2011

2011.7.17到底什麼是「台灣人」? 達賴:轉世靈童或在俄國;台拒與大陸合作保南海;吳敦義別拗了;蘋果馬蔡民調:江澤民六四拜佛之謎


2011 7 17《綠色參考》
(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評論。)

全文也貼在我的部落格:
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到底什麼是「台灣人」? 達賴:轉世靈童或在俄國;台拒與大陸合作保南海;吳敦義別拗了;蘋果馬蔡民調:江澤民六四拜佛之謎

〈星期專論〉到底什麼是「台灣人」?
◎王美琇

蔡英文說了一句:「我是台灣人」,立刻引來藍營強力抨擊「操弄族群、民粹」,好像有一群人對「我是台灣人」很不舒服。蔡英文說得篤定自在,而馬英九卻必須迂迴轉進才能回答,這就是問題所在。

蔡英文是台灣人,沒有人會懷疑;可是馬英九是不是台灣人,為什麼會引起眾多疑慮?到底什麼是「台灣人」?台灣人的定義又是什麼?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檢討的議題,尤其它對台灣社會和政治的影響如此深遠。

台灣人意識的覺醒

基本上我認為,就歷史縱深、民主演進與社會學的觀察,「台灣人」應該包括「族群認同」與「公民認同」兩個層面的意義。先來談「族群認同」的演變。

在台灣千年以上的歷史(含原住民歷史)中,島上的人民歷經多次外來統治,但並未形成所謂的「台灣人意識」。直到日本殖民台灣,有意識地運用國家力量進行「台灣人與日本人」的差別政策,以致在日本統治中期島內開始興起「台灣人自治運動」,爭取台灣人的平等民權。這是「台灣人意識」萌芽的階段。

然而,此時台灣知識精英的身分認同是雙重的。「台灣文化協會」和「台灣議會運動」的領導精英,一方面爭取「台灣人」的民權,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人嚮往「中國」。直到二次戰後中國國民黨遷佔台灣,雷厲風行血腥鎮壓的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統治後,這群知識精英與庶民大眾才徹底醒悟:「我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這是第二次「台灣人意識」的大覺醒。

中國國民黨來台後,不僅以高壓統治整肅台灣精英,造成寒蟬效應;同時也有計畫地以「復興中華文化」的意識形態和大中國教育,對台灣人進行「改造運動」,企圖將台灣人改造成為中國人。這和日本殖民台灣希望將台灣人改造成為日本人如出一轍。

兩蔣治台期間,所謂的「外省族群」盤據政府要津和傳播、文化領域,在地的「台灣人」(包括閩客原)被邊緣化為「次等國民」,不少台籍知識份子只好往醫界和商界發展,或者流亡海外。

族群認同與公民認同

從六○年代到八○年代,在政策、媒體和文化宣傳的長期影響下,「我們外省人」形成一種代表「優秀、進步和高貴」的族群;「你們台灣人」則是「落後、低賤和沒水準」的族群。「我們」和「你們」的階級差異,從潛意識、語言到行為表現充斥社會各階層,這種「普遍印象」也深植人心。台灣人長期的自卑感和劣等感、郭冠英高級外省人事件,以及馬英九任台北市長時,在導覽書中說出「對戰後來台的中國人而言,被稱為『台灣人』會覺得不自在。」就足以說明一切。

換句話說,由高級外省權貴長期統治下的台灣社會,自然會形成「外省人和台灣人」的兩極對立。這個時期的「台灣人意識」是長期「被差別待遇和高壓統治」所形成的「族群認同」,也就是錯誤政策所導致的社會兩極對立。中國國民黨就是始作俑者,也是「撕裂族群」的鼻祖。

「台灣人」意義所代表的族群認同,現在仍存在台灣社會。當人們不經意說出「我們台灣人」時,其實就是有別於「外省人」的族群認同。

然而,也有一股「台灣人」的認同意識是「公民認同」,而不是「族群認同」;尤其在台灣人民的國家意識開始高漲,以及中國對台灣展開文攻武嚇、圖謀統一台灣之後。為了凝聚人民團結一致的國家意識,李登輝喊出「新台灣人」。

也就是不分族群和移民台灣的時間多久,只要認同台灣,願意共同守護這塊土地和民主價值,就是「台灣人」。這是「公民認同」的國族意識開始引導和建構「台灣人意識」的階段,目的是團結國家和建立現代公民社會。

台灣人的公民認同,是一種國族認同,也是共同體的想像,相當有助於族群和諧與國家團結,也促使台灣人開始思考作為「公民」的權利和國家共同體的發展。

目前,「我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公民認同已普遍深植民心,台灣人認同在歷次民調中也逐年攀升至八成以上,成為民意主流趨勢。其實,從「族群認同」到「公民認同」的發展軌道,在美國歷史中亦有跡可循。

美國人國家認同演變

美國在建國前後,很多英國裔的開國先賢皆陸續放棄英國籍成為美國人。從一七四○年到一七七○年代,有相當多的北美殖民地人民,將自己的認同從英國人改為美國人。

不過,美國獨立革命讓殖民地人民成為美國人,但並沒有讓他們成為一個國家。美國獨立宣言並未言明美國是一個國家,只說是「自由和獨立的各州」。直到南北戰爭之後,美國民族主義和國家意識才逐漸加強。一八八○年代以後,全國進入形塑「美國人和美國」的國族認同、公民意識與國家意識的全盛時期。

然而,從一八二○年至一九二四年,約有三千四百萬歐洲人移民美國;一九六五年至二○○○年,有兩千三百萬人移民美國,多數來自拉丁美洲和亞洲。

對美國而言,問題癥結不在於移民本身,而是移民是否被同化成為「美國人」。因為移民的種族和國籍太多,若無法有效統合,美國勢必成為四分五裂的國家。

所以,美國從早期「白種美國人」的「族群民族主義認同」,一直演進到以「美國信念」來團結多種族、多文化的人民,終而確立了美國人不分族裔的「公民認同」和對美國效忠的「國家認同」。所謂「美國信念」就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

馬英九是不是台灣人

台灣的內部隱憂,在於「族群認同和公民認同」的語意混亂與核心價值的脆弱,這裡面有歷史因素,也有政黨的意識形態。馬英九是不是台灣人,問題在於他自己。如果他始終以「中國與中國人」的認同為其核心價值,繼續強化大中國教育、弱化台灣意識,又加速把台灣推向中國,他如何能夠團結一個以「台灣人」作為公民認同的國家?台灣人又如何能夠信任他?

馬英九會引起疑慮,其實和他的外省族群身分關係不大,重點在於他過度傾中的作為與錯亂的認同吧。藍營的「操弄族群」老台詞別再用了,這種「打人喊救人」的伎倆,台灣人早已經看透了!

(作者王美琇為專欄作家)
自由時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