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8, 2011

2011 4 8鄒景雯:中國智庫盯住了蔡英文;艾未未涉經濟犯罪?新華網刪文揭中共分歧;日防衛報告:與華軍事摩擦難免;蘋果民調 馬蔡蘇

2011 4 8《綠色參考》
(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評論。)

鄒景雯:中國智庫盯住了蔡英文;艾未未涉經濟犯罪?新華網刪文揭中共分歧;日防衛報告:與華軍事摩擦難免;蘋果民調 馬蔡蘇

中國智庫盯住了蔡英文
作者: 鄒景雯
更新於︰2011-04-06
二○一二年台灣總統選舉,民進黨將由蔡英文和蘇貞昌競爭出馬與馬英九對陣,五月即將定奪。中共似乎已看好蔡英文出線,並特別關注她的兩岸政策。


  一月下旬有個機會與中國對台智庫會面,這個智庫雖然稱之為智庫,但其屬中國對台工作之一環,才是真正的要旨。

  這次會談中,這個中國智庫的負責人,具有國安部背景,方才坐定,開宗明義就直接點名要我回答三個問題。

  他的三個問題十分有趣,不是問題本身有趣,而是從這三個問題的選擇與排列,剛好可以反射出其所思所想,以及當前對台事務中,他所關注的話題大概的比重如何?

中方關注蔡英文:民進黨重回執政

  這位在涉台系統鼎鼎有名的人士是這樣問的:第一,蔡英文路線到底是甚麼?第二,當時國民黨剛完成政府小幅度改組,金小刀離開黨中央,意義何在?第三,民進黨內的「公媽派」態勢又是如何?

  我稱之為有趣的原因是:三個問題,民進黨就佔了三分之二,執政的國民黨只有三分之一,這背後的原因怎麼會不有趣?其次,民進黨內叫得出名號的不只一位,中方智庫的頭頭只問蔡英文以及反蔡的公媽派二端,這個思維當然是大大的有趣。


蔡英文(55歲)將和63歲蘇貞昌競爭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本刊資料)

  另一個趣點是,席間也提到本人經常為文批判馬英九的問題,我的應對方式是反問這些智庫人員:「這些年來,你們有把馬英九當成是對手嗎?」在座的大約有五、六位,全都牽動嘴角,似笑非笑,沒有反駁。我因此回答:「所以囉,我還能不罵他嗎?」

  進入正題前,提起這段場景,用意在呈顯台灣內部的變化,必須從國際的架構中來審視,台灣海峽兩岸之間則是其中一個小架構,彼此間既會連動,也會互斥,從中國看台灣,也是一個讓台灣更清楚看自己的途徑。

  中國對台部門非常注意蔡英文,這是一個事實,他們看待民進黨會不會再度成為一隻挑戰國民黨政權的隊伍?萬一民進黨重回執政,其政策路線會走到哪裡去?他們圍繞的中心點就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毫無疑問,中國在二○一二年將全力協助馬英九連任,因此必須探究台灣反對黨的實力與動態,但在「屬意」馬英九的同時,卻又「看不起」馬英九,馬英九被界定何種功能與角色?套句胡錦濤在二○○八年底的話,馬英九的存在,讓「台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係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已可想而知。

  換句話說,陳水扁的八年,已經讓中國「受夠了」,現在這個把一個中國常掛在嘴上的馬英九,令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浮現曙光。但是馬英九不是一個能幹的人,以致其維持政權賡續的路子走得危危顫顫,隨時遭受挑戰。三年來,蔡英文帶領的民進黨接連取得六次選舉勝利,馬英九在五都選舉靠著「一顆子彈」才勉強保住三席,這個過程讓中國十分擔心和平統一的曙光稍縱即逝。

  如果中方的判斷是正確的,可能威脅馬英九的是蔡英文。那麼,蔡英文有沒有能力扮演好這個角色?她憑藉什麼可以取代馬英九?她能否因此獲得台灣選民的青睞?

蔡英文願兩岸和而不同,和而求同

  已經在三月十一日正式宣佈參選的蔡英文,擔任黨主席的她十二日起即以請假的方式,展開密集的競選拜票行程。觀察她的策略,有幾個基本主軸:首先在馬英九最希望她回答,中國也一再逼其表態的「九二共識」問題上——蔡英文選擇拒絕進入敵人陣地的方式來冷處理,於是她提出兩岸應該維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關係,另闢蹊徑。但甚麼叫做「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此語一出,不僅馬英九陣營與喉舌立刻提出各種批評,中國智庫也大為不解,事後曾經在台灣到處打聽何謂「不同」?又何謂「求同」?

  其實蔡英文講得很明白,「不同」指的是:台灣與中國在歷史記憶、信仰價值、政治制度和社會認同都不一樣;「求同」則是指:台灣與中國,有共同的責任和利益,就是追求和平穩定的關係、掌握發展的契機。

  換句話說,蔡英文將台灣與中國並列排置,自然不接受「一個中國」框架,更無「九二共識」的問題,也徹底脫離了國共內戰的遺緒。另外從台灣主體性的歷史觀出發,目的在強調台灣認同與台灣價值,有別於國民黨的大中國懷抱。但是她又指出台灣與中國必須求同,因為這是雙方共同的責任,以維護區域穩定,也符合雙方共同的利益,因為唯有和平穩定,雙方才能共同致力發展,為各自的人民謀福祉||這話何其公允、理性。

  蔡英文當然相信,作為一個台灣人,她這麼說一點錯誤也沒有,但是中國共產黨絕對不會接受。她不是故意講些中國不接受的話,而是不論她怎麼說,中國都不會滿意。因此,問題的實質是:決定中國是否與民進黨對話的要害,不在民進黨說了甚麼,而在民進黨能不能取得政權,只要取得政權,不用擔心中國不面對,因此「執政才是硬道理」。

以失業貧窮和財政惡化為議題

  其次,若蔡英文不以兩岸議題為戰場,那麼她要與馬英九較量甚麼?以失業、貧窮、財政惡化為題,主打貧富差距、階級擴大,以治理能力為競賽,顯然才是她的選項。馬英九政權的無能印象,在台灣是個跨越「藍綠」的共識,甚至中國的「紅」都不便也未曾否認過。同時這個世界,富人畢竟是少數,國民黨只照顧企業家利益的政策取向,已經令台灣的社會結構朝向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發展,而與階級流動與促進均富的原則漸行漸遠。站在這個「最大公約數」上,蔡英文企圖以此穿過統獨、政黨、世代、性別的藩籬,將選票極大化,不再走藍綠對決的舊路。

  這樣的思考有其基礎。以台灣主計處去年八月公佈的資料,台灣最富有,金字塔頂端百分之五的人,平均所得是四百五十萬元,而位於最底層百分之五的民眾,平均所得只有六萬八千餘元,兩端相差六十六倍,這個比例創下了歷史新高。財政部三月初公佈最新的國債數字,截至二月底為止,政府累積債務已高達四萬八千多億,等於一個初生嬰兒剛落地,身上就背負了二十一萬元的債務,這個數字同樣是歷史新高,而這種債留子孫的短線操作,尤其受到立場不同的媒體一致為文質疑。

  但是,蔡英文要怎麼做?如何可以做得比馬英九好?初步的政策方向預計將在四月中旬民進黨的政見發表會上逐一提出,更具體的政策規劃則要到其如願成為民進黨提名人,與馬英九交手辯論時,才會掀出王牌。

蔡英文和蘇貞昌誰會披掛上陣

  最後,不少人恐怕要問的是:蔡英文這樣的戰法到底會不會贏?依照民進黨的初選提名流程,決勝負的民調將在四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日進行,五月四日公告提名人選,因此四月底外界已可瞭解蔡英文與蘇貞昌(呂秀蓮已在三月二十二日宣布退出民進黨內初選)二人究竟將由誰披掛上陣,迎戰馬英九。

  由於二○○八年的民進黨總統內提名廝殺慘烈,未及上馬已經內傷重於外傷,最後大輸馬英九二百多萬票,這次的提名捨棄了黨員投票,改由五家民調公司的全民調定江山。

  調查的方式係採取「對比式」進行,例如蔡  馬、蘇  馬,以誰能超越或誰最接近馬英九來評定勝負(另一種調查方式稱為「互比式」,即蔡  蘇)。

  日來,台灣的媒體包括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TVBS都發佈了民調,但結果南轅北轍,蘋果日報的語音調查,蔡英文以懸殊比數勝過蘇貞昌,其他則是蘇略勝蔡一籌。至於蔡英文與蘇貞昌兩個陣營,私下也分別進行民調試探民意水溫,雙方幕僚私下各自的說詞一致都是:自己的老闆贏過黨內其他先進,不過「比數十分接近,甚至在誤差範圍之內」。

  比數十分接近,象徵著選情相當緊繃,競爭非常激烈,不像從外部看台灣的「獨沽一味」 。何以會出現這種現象?這就要由台灣選民的心理層次來分析。五十五歲的蔡英文的長處在新面孔、溫和理性、被視為後續爆發的潛力較大。其支持群目前已經非常清楚的區隔為知識界、年輕世代與中產階級,但蘇貞昌何以還能有強勁的挑戰性?六十三歲的蘇貞昌代表上一輩本土派,長期深耕基層的傳統優勢。他在南北台灣都有可觀的地方實力。

  這似乎突出了一個根本問題,台灣到底準備好了沒有?準備好甚麼?準備好由女性來擔任國家的領導人。不少人相信這個命題影響了若干人的表態,不只是傳統男性無可諱言,還包括為數不少的女性。

  橫陳在蔡英文面前的第二個難關,則是在其參選的過程,能不能成就出民進黨未來合作的氣氛,以及非團結不可的必然,這將考驗蔡英文是否具備大開大闔的容人之量,以及政治非一人所能獨玩的胸襟?這點以民進黨過去歷任領導人作為比較,只有黃信介足堪敬重,這也是民進黨人必須面對與突破的侷限。

  倘若在黨內勝出,蔡英文真要與馬英九一決高下時,那更是硬仗中的硬仗。馬英九有中國的加持,蔡英文有甚麼?

蔡馬對陣在中國政策上的優勢

  思考蔡英文的優勢,有兩點不能忽視,第一點是她具有與馬英九相同的溫和。在中國問題上採取躁進衝撞路線的可能性極低,她的行為亦在可以預期的範圍之內,對中國來說,不會是第二個陳水扁;但同時她卻比馬英九較少與中國千絲萬縷的包袱,較能維持台灣的自主現狀,這是其第二個長處,值得各方玩味。台灣人不反對與中國交往、做生意,然也不希望因此失去主權與民主;站在國際政治的角度,一個民主台灣的屹立,對於中國內部民主進程的啟動,香港與北京討價還價的籌碼,絕對是正數,而蔡英文較能凸顯這樣的博弈關係。

  台灣一直是個危機社會,這有其長期的歷史因素,更有為鄰中國在側的現實因素,因此二○一二的意義在於,台灣選民在歷經馬英九政府三年來傾中扈從、經濟向右的路線施政後,下一步究竟會選擇改變或不變?最重要的是,大家對於如何鞏固台灣現有民主生活方式不受侵擾的看法為何?

  對於台灣內部政治來說,這將關係到「蔡英文現象」是一個新世代來臨前的先兆?或只是驟雨過後的一抹美麗彩虹?對於今後兩岸發展進程而言,台灣能否擁有較多元的選項?更具有關鍵性的定槌效應。

(鄒景雯:台灣自由時報副總編輯)

《開放》雜誌  20114月號

(艾未未涉經濟犯罪)新華網刪文 揭中共分歧
20110408 香港蘋果
(4)瀏覽人次:4,900回應:0
FacebookTwitter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北京當局對處理艾未未事件出現分歧?官方新華社在昨晨零時 14分發佈英文稿,指艾未未「涉嫌經濟犯罪」遭當局扣查。但英國 BBC中文網發現,新華網隨後在其網頁刪除了有關消息。事件引起西方媒體猜測中共在處理艾未未事件可能出現分歧之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日下午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據他所知,艾未未涉嫌經濟犯罪,正在接受公安機關的依法調查。」並警告國際社會無權就艾未未事件干涉中國。


胡溫分道揚鑣
北京分析人士指,新華社(包括新華網)對艾未未的消息朝報夕改,欲言又止,顯示當局對艾的問題如何處理意見未能一致。博訊網披露,中共高層近來對內地形勢判斷存在分歧,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已分道揚鑣,溫反對採取高壓方式解決,但胡主張強力處理,故在艾未未事件上,出現混亂局面。
繼劉曉波事件和「中國茉莉花革命」集會後,北京分析人士稱,中共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對異見人士和維權人士的打壓,特別是對活躍分子的監控越趨嚴密。由於艾經常在國際媒體上批評執政者,因此成為當局的眼中釘。而當局以涉經濟犯罪扣查異見和維權人士,並非新鮮事。敢言的廣東《南方都市報》曾因披露沙士事件,其編輯程益中 2004年被當局指涉嫌經濟犯罪遭立案偵查,但隨後以證據不足為由釋放。本報記者

探針:艾未未被捕說明甚麼
20110408 香港蘋果
(6)瀏覽人次:1,533回應:0
FacebookTwitter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著名藝術家艾未未周日準備來港時,在北京機場被公安拘捕,艾妻及其工作室的人員也一度被帶走。相對於其他異見人士,艾未未的被捕更具代表性,也說明北京當局的決策趨勢。
近期因為茉莉花革命的關係,全國各地有大批律師、學者、作家等被公安帶走,有人已被正式逮捕,也有人只是被扣留。總之,這是近年最大規模的一次政治鎮壓行動。相對其他被捕者,艾未未跟他們最大不同就是,其一,他的國際知名度非常高,不僅因為他是北京「鳥巢」體育館的設計顧問,也因為他的藝術作品,在歐洲廣受好評,他也連續三年獲當代最權威藝術雜誌英國《藝術評論》選為年度「當代藝術最具影響力一百大人物榜」。而在他被捕後,美國、英國、法國及德國立即發表聲明,促請中國政府立即放人,西方傳媒有關艾未未被捕的報道也非常多。
其二,他的背景非比尋常,父親艾青是一位曾深受中共領導人敬重的詩人,而艾未未在一九七八年恢復高考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同學中就有張藝謀、陳凱歌等著名的中國第五代導演,他自己的藝術成就也非常高,北京二○○○年前後興起的簡約、冷酷的建築設計,背後的推手正是艾未未。他在紐約流浪的十一年間,其地下室成了很多國內藝術家、導演的驛站,在此呆過的有陳凱歌、譚盾、馮小剛、姜文等。很多跟他接觸過的人,都說艾未未仗義、叛逆和無拘無束。
他自己也說:「我是一個天生叛逆的人,這可能與父親有關。他告訴我:要做一個自由的人。」他也非常看重能隨心所欲說話的自由:「是個人就能說話。表達是人之為人的一個特徵,沒有表達你就不是人。個人地位也是每個人應該有的地位,做人最高的地位。只是大多數人都放棄了這種權利。」近年他放言批評的,都是社會不公平、不公義的事,而且嬉笑怒罵,唯一與當局直接衝突的,就是組織志願者調查四川豆腐渣學校的死難學生名單,而做同樣事的譚作人已被判監五年。
這樣一位不修邊幅、率性、自由,甚至跟中國建制有千絲萬縷關係的藝術家,北京當局已封殺其言論,不讓他寫博客,不讓其作品公開露面,仍不解恨,還要把他關起來。由此可見,國內的言論空間收緊到甚麼程度。
當然,北京事前已估計歐美的強烈反應,但西方經濟不景,中國經濟則熱火朝天,北京又豈會在乎這點壓力。因此,艾未未被捕,再次顯示北京準備在人權、政改等內政議題上,與西方對着幹的強硬態度。

張華
逢周三、五刊出


蘋論:拘捕艾未未是再抓國民為人質
20110408
(5)瀏覽人次:1,533回應:0
FacebookTwitter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藝術家艾未未被拘捕三日後,中國官方昨日聲稱,艾未未涉嫌經濟犯罪,正被公安部門依法調查。以莫須有的經濟犯罪之名打壓異見人士、維權人士,是中國當局的常見手法,也是近期打壓涉及傳佈「茉莉花革命」消息的知識分子、網絡活躍人士的又一新罪名,正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自內地爆發茉莉花革命集會以來,當局已刑事拘留 20多人,即會落案檢控他們,編織的罪名則五花八門,包括尋釁滋事罪、非法集會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危害國家安全罪、顛覆國家政權罪等。艾未未是近期第一個被指控涉及經濟犯罪的公共知識分子,但這種手法並不新鮮。早在 1998年,福建異見人士方覺就被控非法經營罪,判囚四年。至 2007年,維權律師郭飛雄也在廣東被控非法經營罪,判囚五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日老着臉皮說,中國是法治國家,艾未未的案件和人權或言論自由沒有關係,其他國家無權干預。但是,如此言論無異於「此地無銀三百両」。從中國當局過往抓捕、放逐知名異見人士的手法來看,國際知名的藝術家艾未未的被捕,是中國當局策劃的又一次綁架國民作為權力鬥爭、國際鬥爭籌碼的行動。
中國現時面對兩大政治局勢:對內,領導層的換屆選舉已經展開,儘管習近平接手胡錦濤的黨政軍最高職務幾成定局,但太子黨、團派、石油幫等派系,誰不想在權力和利益的新佈局中爭取最大份額?這種權利角逐,只會在黑幕後進行,豈容維權人士、異見人士置喙?豈容要求民主、要求權利監督的聲浪四起?
對外,北非、中東的反獨裁反貪腐示威浪潮,令國際輿論關注下一波會不會發生在中國,國際社會期望中國走向民主的壓力勢必越來越大。中國高層顯然已經感受到這種壓力,因此一邊透過官方傳媒大造輿論,指中國不是利比亞,中國民眾期望社會穩定,另一邊則透過拘押活躍的公共知識分子、網民,企圖阻延茉莉花在中國的綻放,又累積與西方國家進行人質外交的籌碼。
中國異見人士、學運領袖,包括魏京生、王軍濤、王丹、徐文立等人,被放逐到美國的時機,不是與申辦、舉辦奧運有關,就是與中美元首會晤有關。美國、歐盟領袖會晤中國領導人時,會否談及人權問題、會否遞交要求北京釋放良心犯的名單,往往是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北京當局近年玩弄捉、放國際知名異見人士的手法越來越嫻熟,一邊自吹自擂中國司法獨立、司法主權不容外國干涉,另一邊又會不失時機地放逐一些異見人士,給足歐美領袖面子,同時也削弱這些異見人士在中國的影響力。
艾未未的母親高瑛表示,艾未未失蹤三日,如果不是公安上門抄家,還以為艾未未被黑社會綁架。是的,艾未未並沒有被黑社會綁架,但被政府綁架了,被政府當成權鬥和外交的人質綁架了。一個綁架國民作為外交籌碼的政府,一個囚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歐盟最高人權獎薩哈洛夫獎得主胡佳的政府,有甚麼資格說司法獨立?有甚麼資格說人權?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

茉莉花與核輻射(陶逸駿)
2011 0408 直至目前為止,網民所號召的茉莉花革命,並未能夠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成功綻放。儘管造成中共政權在各地的一陣緊張,從而被迫面對一種應對的困境,但是無可否認地,這些號召的行動本身,還沒有帶來任何足以衝撞體制的力量。


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大陸一般人民心中對政權未感不滿。只是,迥異於北非中東等地區的革命,中國人民所不滿的權力標的,顯然絕非單一獨裁強人,甚至也無從認定為某個專制權力核心,而是一個形貌極其模糊,而規模相當龐大的群體。是這個複雜的群體,主導令人民感到不滿的事實情境。當然,這個群體與共產黨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成員與黨員也有很高的重疊性,但是在一方面,它與具備資源知識等行動條件的一般人民,其實也存在重疊性,另一方面,如果要為它找出若干較為鮮明的代表,然後說服人民相信「指控與撼動這些對象就能改善令人不滿的情境」,聽起來總有些匪夷所思。


趨保守冷靜觀望
正由於為整個體制找出一個鮮明的罪魁禍首,並且提出針對性的訴求,皆屬不易,再加上北非中東的腥風血雨,以及充滿不確定性的前景,讓許多原本不滿的中國人民也難免存疑:誰能承諾上街頭鬧革命就會讓人們過得比當下更好,而非陷入永無休止的混亂?對親歷過毛時期的民眾而言,感受尤為深切。縱使諸多怨懟,但所處的畢竟仍是高速發展中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置於這個脈絡當中的茉莉花革命,為中國人民帶來的似乎不是參與行動的熱情,反而是保守冷靜的觀望傾向。這種傾向之下,民眾暫且付託信任,讓政權在緊張中維繫安穩。不過,人民衝撞體制的潛能並未真正消弭。在某些突發事件裡,立即而切身的遭遇所帶來的躁動情緒,仍可能促使人民在對象模糊的情況下便展開行動的本能。地方性的事件,打砸洩憤或許還易於維穩,然而一旦事件影響區域甚廣,憤懣情緒強烈,那麼撼動體制的危機仍有可能浮現。弔詭的是,引導歷史推演的常態,往往正是這些立即而切身的突發事件。


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日前曾在中國大陸基層造成躁動。其後,荒謬的搶鹽現象既已趨緩,政府與專家安撫民眾的說詞亦漸深植人心。許多人因此開始相信輻射不會影響中國。然而短短幾天內,主要門戶網站就以頭條報導黑龍江已檢測到來自日本的輻射物,再隔一天,又以頭條報導六省市也檢測出同一種輻射物。輻射所及地區迅速擴大至全國,不啻一步步衝擊民眾對專家乃至官方說法的信任。儘管輻射影響可能確實有限,但仍引發民眾對政府掌握情勢能力的擔憂,甚至熱望政府在對日關係採取更激進強硬的態度。看不見摸不著的輻射所引起的恐慌,隨時可能透過任何不相干的病痛,引燃人民對於「和諧」或「穩定」口號的反感。


核輻射威脅衝擊
如果茉莉花革命對於中國大陸更多數人,帶來的其實是種保守觀望的傾向,那麼,如今輻射威脅導致的不安,可能將許多民眾置回憤慨疑慮的複雜情緒──儘管不見得立即有所行動。而除了對權威說詞與政府因應內外情勢能力的憂慮,對應灰頭土臉的菅直人,亦不免重新激起對體制正當性的質疑。無論事件演變為何,或者核電是否暫歇,中國人民都再度被提醒:一個模糊龐大的權力群體,誰將能為無數宏大工程對民眾生活產生的衝擊風險負起政治責任?大量核電站陸續在各地規劃興建運轉,當初又徵詢過哪些人的意見?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博士生

日防衛報告:與華軍事摩擦難免
首針對單一國家 籲警惕海軍威脅


【明報專訊】日本官方智庫前日發表《中國安全報告》,指日本「自衛隊和
中國軍隊之間發生摩擦的可能性難以否定」,呼籲日本政府「提高警惕」。
報告書以去年釣魚島撞船事件為背景,強調中國海軍近年來急速拓展,並對
日本和日美安保體系構成威脅。該智庫每年都會發表關於東亞安全的報告,
今年則是首次針對單一國家。

直屬日本防衛省的智庫「防衛研究所」的《中國安全報告》指,在中國經濟
增長使國力增強的背景下,確保海洋權益以及海上資源運輸通道成為中國軍
方「新的任務」。中國軍隊正在為擴大海洋權益和海上資源運輸線而強化其
軍事實力,在東海等海域頻繁舉行遠洋訓練,並反覆在南海訓練戰機空中加
油力圖確保空中優勢,這種訓練已趨於「經常化」。

稱華反美韓軍演「邏輯矛盾」

報告批評稱,中國政府一方面說中方的軍事演習並無問題,另一方面又以「
離中國的領海太近」為由反對美韓在黃海的聯合軍演,存在「邏輯矛盾」。
報告還「希望中國認識到東亞各國感到憂慮這一事實,並為減輕各國憂慮採
取具體行動」。

報告指出,解放軍裝備逐漸現代化,海、空、二炮部隊,無論是戰力投送或
精確打擊能力,都大幅提升。報告認為中國在領土、太空和海洋權益方面也
在不斷擴大勢力範圍,日本政府很有必要認識到「保衛新時期國家利益的重
要」,「提高警戒感」。

倡防務交流機制不受政治影響

報告分析解放軍最近開發的新型武器,指出日本自衛隊和中國軍隊之間「發
生摩擦的可能性難以否定」。有關日中關係,報告提及雙方在東海問題上建
立海上聯絡機制的磋商,因去年9月的撞船事件而中斷,希望兩國建立不受
政治關係影響的防務交流和危機管理機制。

此前,備受日本防衛省密切關注,被認為是中國在建航母「瓦良格」號近日
已拆除腳手架。網民根據照片推測,瓦良格號的建造已經進入尾聲。美國、
加拿大等多份軍事雜誌近日都針對瓦良格號大做文章,推測瓦良格號將在今
年開始試航,並認為這將標誌中國向內陸退縮、歐美憑藉海軍力量在全球
散播西方影響力的大潮,在經歷6個世紀後即將結束。

(林保華按:真正一直在擴軍,並且稱得上“軍國主義”者,全世界以中國與朝鮮為最。至今還是“黨衛軍”模式。難道日本連自衛的權利都沒有呢?)

學者:日為擴軍製造輿論

【明報專訊】北京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的中日關係學者周永生對本報表
示,日本防衛省在此時發布針對中國的軍力報告,是在告誡日本民眾,不要
因中國對日本地震的援助,而忘記其對日本安全的威脅。並趁機製造輿論,
為擴軍尋找理由。

軍方敵視勢力仍強大

周永生說,發表報告的「防衛研究所」直屬防衛省,其報告至少得到防衛省
批准。報告在這個時候發布,證明軍方中敵視中國的勢力仍然強大。但日本
大地震後,中國民間對日本災難展現出二戰後未有見過的同情,中國也是日
本地震救災最大的援助國,日本軍方此時發表這樣的報告,煽動國民對友邦
的情緒,是「沒有國際戰略眼光和外交智慧」的。

中國政法大學軍事法研究中心叢文勝教授表示,日本部分右翼勢力出爾反爾
,挑動事端,是不負責任的,也是沒根據和道理的。他認為,中國保護自己
是利益正常,中國發展和鞏固國防,有利於維護亞太國家的利益。維護亞洲
穩定是各國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日本政府的責任和義務。

明報記者

VOA聽證會 中文短波聽眾減 議員斥
特派員林寶慶華盛頓報導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pril 07, 2011 06:00 AM | 314 觀看次數 | 0  | 0  |  |
美國國會6日就聯邦廣播理事會,計畫取消「美國之音(VOA)」中文短波、中波、以及衛星電視廣播舉行聽證會。廣播理事會指中國的短波聽眾大幅減少,遭到議員駁斥。
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監督及調查小組委員會,6日舉行今年第一場聽證會,主題為:美國的國際廣播,主要是針對「美國之音」中文部縮編議題。

廣播理事會理事文布胥指出,廣播理事會去年在中國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千分之一的中國民眾收聽「美國之音」短波廣播的中文普通話節目。他說,廣播理事會仍維持「自由亞洲電台」的短波中文廣播,聽眾仍可上網收聽「美國之音」節目,或者收聽「自由亞洲電台」的短波中文節目。

廣播理事會計畫將「美國之音」中文部縮編,不過文布胥指出,該決定並非不能調整,也很可能調整。

議員駁斥文布胥的辯詞。議員若費拉指出,在被奴役國家及封閉的社會所做的民調,不足採信。

主持聽證會的外交事務委員會監督及調查小組委員會主席羅拉巴克也指出,如果電話民調詢問鐵幕內的接電話者,是否收聽「自由歐洲電台」的節目,對方肯定立即掛斷電話。

前「美國之音」台長芮里也說,如果美國將海外廣播視為國家安全資產,就應實施重復廣播,如果聽眾無法經由某渠道取得訊息,應該提供其他渠道。他說中國有成千上萬的網路警察,以及成千上萬的博主做黨及政府的喉舌。中國鎮壓新疆期間,新疆的國際電話及網路被切斷一整個月。

芮里指出,拿聽眾最多的美國之音開刀,是沒有道理的。

羅拉巴克會後表示,聽證會希望展開關於國際廣播的辯論,也將影響國會撥款委員會對「美國之音」撥款的決定。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VOA聽證會 中文短波聽眾減 議員斥

南方周末評論員笑蜀被「下課」
大陸新聞組北京7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pril 07, 2011 06:00 AM | 258 觀看次數 | 0  | 1  |  |
敢言的「南方周末」的記者、知名評論員笑蜀傳出「被迫離開工作崗位」,他日前在其微博上證實自己要「走人」。笑蜀說,兩個月前,南都周刊副總編長平被「下課」時,他就預料下一個就應是他了。電子雜誌中國數字時代說,這說明「中國媒體面臨越來越嚴酷的壓制」。
美國之音報導,笑蜀說,兩個月前被下課的長平是中國記者當中可數的「獨立」寫手,常常能言人所不能言不敢言之語。長平曾在2008年西藏三一四騷亂事件後發表文章,表達不同看法,遭到北京晚報署名文鋒的文章嚴辭批判。

媒體圈震撼

中國數字時代雜誌說,笑蜀「下課」,在中文媒體圈引起強烈震動。笑蜀328凌晨深夜2時出微博,到了上午,有400多網民跟帖表示惋惜和支援,其中有南方都市報前總編程益中、社科院社會學者于建嶸,還有鳳凰衛視的楊錦麟。


據美國之音報導,笑蜀從事媒體工作多年來,出過一些書,但最引起上面不滿的有兩本:一本是他主編由1999年汕頭大學出版社出的「歷史的先聲——半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另外一本就是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劉文彩真相」。

也曾被帶走

笑蜀也曾被當局帶走。據報導,20041221上午,當時在北京「中國改革雜誌社」擔任主編的笑蜀,就曾被帶走失蹤,但他「拒絕說明當局為何找他詢問,以及他被關押在什麼地方」。


報導說,笑蜀不僅關心歷史,他還注重現實。他同正在坐牢服刑的異議人士郭飛雄的交往,也讓當局感到不滿意。他曾發表文章說:「中國需要郭飛雄。」

郭飛雄作為北京晟志律師所法律顧問,參與廣東南海、佛山、番禺等地的維權活動。據報導,笑蜀曾和郭飛雄有過長談。他把這次談話發表在美國出版的「北京之春」雜誌上。

報導指出,笑蜀對當局有許多「建言」,他說:「知識分子介入維權,對當局並不都是一種壞事,除非從今往後中國根本沒有任何利益博弈,難道當局還相信自己有一拍板便天下風從的神威嗎?當局顯然是力不從心了。」

笑蜀還說,這裡的關鍵在於強勢者。強勢者絕不能不擇手段,強勢者絕不能打超限戰,強勢者絕不能去開這個頭。「你開了這個頭,你強勢的一方都不守規矩,弱勢的一方當然更別無選擇,當然更認為自己沒有守規矩的義務了,當然要有樣學樣了。」笑蜀說,這樣一來社會就亂了套,就有陷入全面內戰的危險。

Copyright 2011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南方周末評論員笑蜀被「下課」
-----------------------------------

笑蜀兩敏感書 挑戰當局權威
大陸新聞組北京7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pril 07, 2011 06:00 AM | 370 觀看次數 | 0  | 0  |  |
知名評論員笑蜀寫過兩本「敏感」的書籍,「歷史的先聲——半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和「劉文彩真相」,揭開「歷史的真相」,被視為挑戰當局的權威。
美國之音報導,「歷史的先聲——半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說的是中共執政前曾給老百姓許下什麼諾言,內容都是反對國民黨「一黨專制」的獨裁統治,要求保障人權、 實行民主的。諸如民主的目標與原則、公民的言論、結社、集會的自由與保障、實現民主的條件與方法等。已故政治學者包遵信曾評論說,「健忘的中國人如果有機會讀一讀這些文字,那是大有裨益的。」

中國作家、記者戴晴這樣評價笑蜀這本「歷史的先聲」:「從頭至尾沒有一句對當局的不恭,只是平心靜氣地、有根有據地將半個世紀前共產黨為取得民眾擁戴,所說的漂亮話,一一開列出來而已。」

其中不少文章甚至明確地把英美視為民主的範例,頻頻引用林肯和羅斯福的語錄,中國異議學者胡平曾說:「今天的讀者很難相信那些文章竟是出自共產黨的領導人和機關報。」

「劉文彩真相」揭發北京當局的妖魔化宣傳、如何透過各種宣傳品讓人民相信四川鄉紳劉文彩是殺人如麻、十惡不赦的強權地主。

據報導,當時四川大邑縣委和地委為配合「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宣傳需要,將劉文彩莊園陳列館徹底改造。縣委宣傳部長批示:「必須旗幟鮮明,對地主階級的揭露,沒有保留的必要。一事一物都要服從這一點。」地委宣傳部長的批示更直接:「現設計想法對,真人真事不必要。」

去年春天,劉文彩家族1000多人在家鄉舉行宗親大聚會,劉文彩孫子劉小飛曾說:「我要把歷史公諸於眾。我要把我們受到的傷害告訴世界,我們是怎樣遭到迫害。」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笑蜀兩敏感書 挑戰當局權威

卜戴倫北京避唱抗爭歌

適逢艾未未被扣 選曲謹慎未與台下交流


【明報專訊】正當內地著名維權藝術家艾未未上周末被公安帶走調查之際,被視為抗爭精神象徵的美國著名歌手卜戴倫(Bob Dylan),卻巧合在此敏感時刻,假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首次中國個唱,成為國際傳媒焦點。英美多國傳媒昨均形容,卜戴倫這次北京演唱非常謹慎,避免發表任何政治信息,所選的曲目也「相當保險」,連他最著名的抗爭歌曲〈Blowin' in the Wind〉也沒獻唱。


曾創作多首抗爭歌曲的卜戴倫,周三於北京工人體育館獻唱,吸引6000觀眾入場。英國《獨立報》稱演出場地保安嚴密,據報文化部取得現場2000個座位,以便監察演出。他所選的曲目,據報也經過了嚴格審查,確保卜戴倫不會演唱可演繹為針對艾未未事件的信息,或者支持「茉莉花革命」的歌曲。


當局監控 2000座位


卜戴倫今次亦一反他在演唱會中自由改編歌曲的慣例,全場只「嚴格按照經審查的曲目」演唱,也避開部分著名抗爭歌曲,諸如〈Blowin' in the Wind〉、〈The Times theyAre a-Changin'〉等,而且與觀眾互動極少。他共演唱近20首歌曲,其間只對觀眾講話一次,內容僅是向觀眾介紹樂隊成員。台下的觀眾多為中國年輕人,也有很多外國人。一位北京觀眾對路透社說,演出讓人有點失望,由於政治原因,卜戴倫沒唱多少歌曲,「政府到底害怕什麼?」


沒唱〈Blowin' in the Wind


自從2008年冰島女歌手Bjork在上海開演唱會,在唱出〈Declare Independence〉(宣布獨立)後高喊「西藏!西藏!」,中國官方便對外國歌手來華表演存有戒心,審批過程極嚴。去年卜戴倫亦曾計劃到中國舉辦亞洲巡迴演唱會,但由於文化部拒絕批准演出,最後他取消了中國大陸、台灣及韓國的場次。


主辦單位北京歌華萊恩公司經理魏明認為,與其他外國歌手相比,卜戴倫的地位在中國的確更具影響力,「有許多擁護者」,但他強調去年的演出,並非由於政治原因而取消,純粹是商業決定。今次卜戴倫來華的簽證,是在演出前1個月才批出。一名內地前文化部官員向《衛報》稱,當局在審批外國歌手前往中國演出的申請時,會審核歌手的生平、主張,最重要的是其對中國發表過的言論。他指出由於主事官員常有變動,決定的改變,通常只反映決策者立場的改變,「中國政府總是在衡量開放形象和維持控制之間的需要」,當中可能無邏輯可言。《獨立報》認為,近年卜戴倫的政治色彩較少,可能因而得到中國允許演出。

獨立報/衛報/美國新聞網

曾往內地 港人染末日惡菌
首次發現印度水喉水含奪命菌 NDM-1
20110408 香港蘋果
(2)瀏覽人次:5,267回應:0
FacebookTwitter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本報訊】末日惡菌 NDM-1對人類的威脅越來越大。專家全球首次發現,這種奪命惡菌不但存在於印度的醫院,更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三成街上水池等水質樣本及 4%水喉水樣本中,發現帶有 NDM-1抗藥基因的細菌,包括霍亂弧菌及志賀氏桿菌等 11種細菌,令細菌變得幾乎無藥可醫。本港衞生防護中心昨再證實多一宗末日惡菌 NDM-1感染個案,患者病發前曾往內地。  
記者:陳沛冰

衞生防護中心再證實多一宗末日惡菌 NDM-1感染個案, 60歲的男患者上月 27日,因骨痛及雙腳乏力到瑪嘉烈醫院留醫,昨日證實感染末日惡菌,目前仍然留醫,情況穩定。他於上月 3日至 27日曾前往內地,但沒有明顯感染症狀。他入住的病房沒有爆發,反映惡菌未有擴散迹象,他的家居接觸者亦沒有病症。
今次是本港發現第三宗末日惡菌個案,之前兩名病人已康復。以往不少感染未日惡菌的病人,都曾在南亞地區入住醫院而受感染,但現時惡菌已由印度傳播至逾 15個國家及地區。
英國及澳洲專家於去年 9 10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多處地方,收集 171個滲漏水樣本,如街上水池滲漏出來的水,與 50個用來飲用、煮食及清潔的水喉水樣本進行快速測試,結果顯示約三成滲漏水樣本及 4%水喉水樣本,含有帶 NDM-1抗藥基因的細菌。


遊印度要飲沸水
放大圖片

新德里街道的水池及水喉水(圖)樣本,均被驗出含有帶 NDM-1抗藥基因的細菌。

NDM-1一向主要存在於大腸桿菌,專家全球首次發現霍亂弧菌及志賀氏桿菌等 11種細菌亦帶有 NDM-1,而帶 NDM-1的細菌在攝氏 30度下特別容易傳播。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研究顯示抗藥基因 NDM-1肆虐範圍越來越大,已廣泛存在於印度的周圍環境,到印度旅遊亦可能受感染,惡菌也有可能傳播到其他地方。市民感染帶有 NDM-1抗藥基因的霍亂弧菌及志賀氏桿菌,幾乎無藥可醫。
他指,本港排污系統及水源較清潔,相信水中出現惡菌的機率不大,但市民到印度要注意個人衞生,不要進食未經煮熟的食物及未煮沸的水,應飲用樽裝水,用來洗澡的水也應先用清水丸消毒。

《蘋果》民調 蔡英文與馬英九競選2012總統,你支持誰?
2011 0408  有效樣本:1004份(限20歲以上)
調查日期:46-7
調查方式:電腦語音輔助訪問
調查機構:《蘋果日報》
抽樣方法:以全國住宅電話為抽樣母體編冊隨機抽樣

蔡英文與馬英九競選2012總統,你支持誰?

馬英九                43.13%
蔡英文                41.63%
未決定/不知道/沒意見  15.24%


蘇貞昌與馬英九競選2012總統,你支持誰?

馬英九                44.02%
蘇貞昌                39.14%
未決定/不知道/沒意見  16.84%

謝指導民調 挨批「詐術」
《蘋果》民調 蘇蔡僅差兩個百分點
2011 0408 台蘋

【張麗娜、顏振凱╱台北報導】民進黨總統初選候選人蔡英文與蘇貞昌民調陷膠著,被視為挺蔡的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日前在廣播節目分析對比式民調,建議民眾只回答唯一支持對象,否則等同「廢票」;此舉遭新系前立委段宜康痛批,這是干擾民調的「詐術」,呼籲候選人制止。
蘇營發言人王閔生昨呼應:「任何民調指導,都會扭曲民意。」蔡營發言人徐佳青說:「小段言重了!」
《蘋果》六、七日進行對比式民調,蔡英文支持度以百分之四十一點六三,略遜於馬英九總統的百分之四十三點一三,蘇貞昌以百分之三十九點一四,小輸馬的百分之四十四點零二,蘇蔡差距僅約兩個百分點。


「沒特定講支持誰」
由於不同媒體民調,蘇蔡差距都在誤差範圍內,謝長廷本周二在節目建議支持者:「你支持誰就說支持的那個人就好,三個人(蘇蔡與另一候選人許信良)都講等於廢票,且這也有風險,會讓支持藍營的人來搗蛋。」段宜康隔天即在臉書痛批:「無奈總有熱心過度之輩,倖進逢迎之徒,出此意圖干擾民調之『詐術』」,可能在選後造成爭議。謝幕僚林耀文昨說,謝並沒有特定講要支持誰,只是希望不要被藍營操作;段則說:「沒進一步說法。」


蔡籲國民黨勿介入
世新民意調查中心主任梁世武說,對比式民調容易形成黨對黨對決,蘇蔡差距不易拉大,而謝的民調指導多少會有影響,後續除政見發表會的表現外,雙方陣營的策略運用,也會決定誰能勝出。
徐佳青強調,謝長廷的主張符合遊戲規則的設計,不涉詐術,也沒有制止的問題;王閔生則說,相信這非蔡英文本意。
徐佳青也透露,從黨籍立委聽到消息,國民黨已在中南部發動農會系統,要求在民進黨初選支持特定候選人;蔡英文昨晚呼籲,希望國民黨不要介入。國民黨發言人蘇俊賓說,請蔡約束幕僚,不要牽拖消費國民黨。

辣蘋果專欄:道德瑕疵的大法官(余艾苔)
2011 0408 台蘋

馬英九總統因為不知道大法官被提名人邵燕玲涉及三歲女童性侵案爭議,被迫道歉並換掉邵,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另一大法官被提名人陳碧玉又被爆曾有美國永久居留權,雖然不涉雙重國籍違法問題,但是難免有道德瑕疵。


動輒赴美工作閒
依陳碧玉說法,她在二○○八年任職最高法院法官時,因為要照顧在美生產的女兒,所以取得美國永久居留權,每次利用休假赴美照料家人,一去就是兩周。她更不諱言自己是以家庭為重的人。陳的說辭聽來似乎情有可原,但是身為高院法官,可以三不五時就跑到美國兩周,外界不免質疑,高院法官真的那麼閒嗎?如果她真的很閒,馬總統又憑哪一點提名她出任大法官呢?


人民心中有公論
再者擁有綠卡雖然不像雙重國籍可能涉及的國家忠誠問題,但是有無綠卡也應該是出任公職的一個最低標準,何況又是具有最高尊崇的大法官人選,光是這一點,陳碧玉的適任性已被打折扣了。
大法官是《憲法》的守護神,要出任該職務的人,道德不應該有任何瑕疵,陳碧玉的問題,相信人民心目中自有公論了。

司馬觀點:守護鄉土的詩人(江春男)
2011 0408 台蘋

看到吳晟越講越氣憤,緊接著應該是「一字經」,他卻忍
下來。當了一輩子老師,又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不好意思講粗話,但是,在
中部彰化這一帶,每次談到國光石化,非用這個字,無法表達大家的無奈與
憤怒。

不捨濕地將消失
上個月,鄉土詩人吳晟,兩次召集藝文界人士前往彰化濕地踏青,70多位老
中青的作家詩人,都被他的感心所感動。大家站在海邊看著即將消失的大片
濕地,十多公里的海岸線是國光石化預定地,吳晟談到國光石化帶來的災難
,總是努力的保持平靜,但不久就激動起來。灰髮飛揚,嘴巴緊抿,臉上線
條糾結,好一幅守護家園的雕像。
吳晟夫人莊芳華兩人都是國中生物老師,退休後,他們在自己農地上種樹
造林,從田邊小路走進這片充滿鳥聲的樹林,令人神清氣爽,忘了身在何處

去年他在老家門口的庭院中蓋了一棟兩層樓的玻璃書屋,四周都是樟樹,陽
光灑到書上,綠意盎然,有如一首詩,許多人夢想退休後當陶淵明,但他放
不下甜蜜的負擔,退休更忙,忙著守護家園。

吳晟二兒一女,一位當醫生,一位當樂團主唱,女兒從小立志當人權律師,
熱心社會運動,他們就是他在詩中描寫的生命中最「甜蜜的負荷」。想不到
,兒女長大後,他發現另一個沉重的負荷正在等著他──國光石化。

行動串聯露曙光
他教了一輩子書,寫了40年詩,作品被收入中學教科書,名副其實的鄉土詩
人,他不是充滿浪漫情懷的吟遊詩人,他憂國憂民、身體力行,用行動、熱
情和信念,結合一批反國光的民間組織,南北串聯,最後馬英九不得不出面

「傾聽民意」,終於開始出現轉機。
台灣詩人很多,用土地寫詩的很少,寫詩又能付諸行動守護鄉土的更少,吳
晟是第一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